全球品牌峰会暨中国最佳颁奖典礼在深举行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72

  2013年7月17日,全球品牌峰会暨中国最佳全球品牌颁奖典礼在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盛大开幕。峰会由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与中山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国际商会作为指导单位。峰会就全球资本运作下的自主品牌价值增长,中国品牌海外形象打造、中国食品企业国际化、中国品牌国际化资源拓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活动同时得到了深圳贸促会、深圳品牌促进会和美通社的鼎力支持。

、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先生,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刘初阳女士与吉利、双汇、TCL、复星、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等企业高管以及来自加拿大曼尼托尼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的数位学者围绕着"从参与到引领--全球品牌映像,中国最佳实践"这一主题,以主题演讲、专场对话的形式来进行深入探讨,现场解读。

  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东阳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希望看到中国企业能够包容和吸纳来自全球的人才,我们乐于感受到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治理上的进步,我们也渴望见证中国企业在发达和新兴市场上的资源协同和整合。"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增长举步维艰以及发达经济体发展波动不定的今天,如何将"生产"和"资本"优势转化为"品牌"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中国企业能否抢占世界产业链战略地位,牵动着中国经济能否顺利稳定增长和实现转型升级,也考验着中国企业在发展和转型两者之间的平衡艺术。

  顺应经济机遇,做强中国全球品牌

  "中国企业下一阶段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能否从内向的全球化转向外向全球化,即中国公司走出去。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才可以把中国企业的价值链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做大、做强、做久。同时应从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民族国家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 、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先生还同时强调:"如果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突破国家概念、区域概念、民族概念,宗教、语言和肤色等概念,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才能形成一种被全球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企业文化。品牌也好,创新也好,一定要注意,企业不是政府,也不是社团,企业家不是政治家,企业家要去意识形态化,回归市场规律,回归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回归企业家精神。"

  会讲故事的中国品牌才能走向世界

  中山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教授王海忠认为,"中国企业要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应该讲述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资源的不足,要示弱,同时要强调自己艰苦耐劳、奋力拼搏、坚韧不拔、推不倒的故事。就像任正非,为什么要推他军人的标签,而不贴他军人的坚韧呢?李书福,照样是农民起家的企业家,为什么可以大书、多书、特书这样的故事?人同时有创新、创业的精神,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同时要用感性的故事来讲述,而避免用纯粹的数据。又避免用官式的新闻。"用故事来感动海外的市场、海外的消费者、海外的政府、海外的媒体,来处理好这些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把故事的细节、故事的材料和证据留在那个地方,要注意建立自己品牌成长的档案馆。这有助于我们把真实的故事,又让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现场体验。

  单一汽车品牌低于200万辆的产量很难适应未来的竞争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关·品牌总监杨学良先生认为:"汽车是一个品牌承载力非常强的产业,在目前的情况下,汽车一定是全球配置资源、获取人才、获取渠道、获取市场,同时建立品牌。汽车是一个规模经济,按照目前汽车产业的竞争形势,单一的汽车品牌如果没有200万辆的产量,是很难适应未来的竞争,很难生存下去。我们要想把它做大做强,一定要坚持走全球化的道路。另外,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全球化的道路不仅仅是做贸易、挣钱,而是真的要在当地市场精耕细作,在国外进行生产、销售、服务、打造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需要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当地民众的需要,对产品做适应性的改造。"

  对于国内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杨学良表示,一、品质生产,产品同步开发、同步上市,使中国制造汽车的品牌形象能够得到认可。二、更加开发细分的市场。三、和当地非常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这是推进品牌在当地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用自己的人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去开拓当地的市场,还要依赖当地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在埃及,吉利成立了一个合资厂,今年可能能销售3万辆。

  不过,杨学良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是吉利的主战场,尤其是这些发展中国家是具有充分的市场潜力的市场,吉利不急于进入发达国家。需要技术、产品进一步提升,再过几年之后,可以考虑进入这些发达国家市场。5年之后,吉利的汽车和沃尔沃可以在同一个架构和平台上开发出来,也就是说质量标准是一致的,可能根据车型的定位,里面的配置会不一样,价格会不一样,但是车的品质会完全达到一致。

  中国食品品牌急需国家政策支持-双汇高管首次直面食品行业现状

  双汇集团新闻发言人、双汇发展总裁助理刘金涛先生讲到:"一家食品企业走向世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管控是必须先要解决的,然后才能发挥大企业的规模优势,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中国食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塑造上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大力提升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有计划地培育和鼓励大型食品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他同时表示:如何改变食品业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媒体对中国食品行业的新闻监督,有利于中国食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一些媒体对中国食品行业不客观、不公正、不真实的新闻报道,不利于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发展,更不利于中国食品企业走出国门和塑造国际形象。

  第二,对于媒体报道和传播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问题属实,中国食品企业要敢于主动地承担责任、依法接受处理,绝不能强词夺理,更不能试图以潜规则手段掩盖事实真相和逃避责任。对于不属于食品安全的新闻报道,要学会及时与媒体沟通互动,在第一时间公布真相,对社会误解做出澄清,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第三,中国食品企业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媒体平台,介绍中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的具体做法,让世界各国消费者看到透明化的中国食品企业,并通过与国际先进食品企业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增强全球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找到一条卓有成效的国际化形象和品牌的塑造方式。

  企业应加强品牌体验力建设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先生认为:"在加强体验力的建设上,原来大家都讲360度的沟通,我们认为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认为还是要进行365度的沟通,就是把五感体现出来。这五感表现在几个方面,就是要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闻得出来,最后形成一个口碑的效应。这个品牌要有形化,让消费者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能够感受到这个品牌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在跟消费者接触的几个时段,跟他们所在的场所,他们所去的地方,能够产生这种沟通,建立这种共鸣。梁先生还以TCL2013年第四季度的"The Colorful life"品牌体验建设现身说法。

  全世界真正国际型的企业实际上只有9家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终身教授、博导李平教授认为:每一个企业真正要做到全球化,一定要有两个故乡,第一故乡就是你原来的母国,然后有一个第二故乡。第一故乡轻车熟道,第二故乡是隔山如隔行。进入非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挑战都不大,挑战最大的就是进入欧美国家。而相反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欧美国家进入都很容易,但是要进入发展中国家就非常难,这就是因为中间有巨大的鸿沟,而全世界真正国际型的企业实际上只有9家,一个国际化企业,要求你在世界上最强的三个发达地区都要有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企业如何进行海外塑造

  下午的对话环节精彩纷呈,来自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刘初阳女士,复星集团品牌部总经理陈波先生,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郑源华先生,美通社亚太区副总裁叶丹先生以及中山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海忠先生参与了对话,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方女士作为对话主持。

  几位嘉宾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有靠实力,更重要的还要依靠经营和管理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社会责任、感召力,再加上中国的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吸引住它们站住脚,然后不断地发展壮大。还有就是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品牌的技术处理,比如与媒体的沟通、品牌的危机处理等环节,在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这一块的团队是必须要加强的。

  活动最后还同时揭晓了"中国最佳全球品牌"本年度获奖企业名单,复星集团、吉利汽车、青岛啤酒、中国银行、百度、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TCL、美的等8家企业榜上有名。中国企业正从过去的制造业出海逐步迈向高科技出海、服务业出海、资本出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涉足国际市场,向世界的消费者展示中国品牌的魅力。依靠经营和管理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社会责任、感召力,再加上中国的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吸引住它们站住脚,然后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最佳全球品牌奖":(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