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知中提到,。近年来,海外节目模式几乎把控了国内电视荧屏,学习也好,跟风也罢,海外模式带火了一批节目,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无论如何,电视综艺节目到了该脱下“洋装”的时候了。
“洋模式”十有八九不成功
近两年,引进海外节目模式俨然成了各电视台拼收视率的“必杀技”。据统计,去年全国有约30档综艺节目开播,但其中只有一档是本土原创;今年出现的《我为歌狂》、《中国星力量》、《我的中国星》等新节目,也全都有海外模式当后台。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电视台的竞争是一天比一天激烈了,海外模式有点儿像‘救命稻草’。”
但是,在这场风风火火的引进大潮中,真正留在沙滩上的珍珠却没几粒。陆伟以去年引进海外模式的约30档节目为例,他毫不客气地说:“如果说取得了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才算成功,那成功的也就三四档。”而在今年,包括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在内,即使有显赫的海外模式做后盾,不少引进节目还是在一片混战中败下阵来。
“光我自己看过的海外模式说明书就有几百个,并不是每个海外模式都适合中国电视。”陆伟坦言,随着《达人秀》、《美国偶像》、《The Voice》和《X元素》这“四大模式”先后被引入进来,剩下的海外模式大多只是二三流产品,引进空间正在收缩。“一些有前瞻性的电视台已经意识到,真正要有竞争力还得靠原创。”陆伟表示。
“洋宝典”留下多少真金
近两年,引进海外模式让中国电视人没少“烧钱”,但在一些国内电视人看来,这都是必须付出的成长代价。
曾制作了《过年七天乐》、《越战越勇》等节目的央视制片人张凯认为,引进海外模式的最大作用是锻炼团队执行力。他分析说,电视台在引进海外节目过程中不乏全盘照搬者,但这对团队进步毫无帮助;而一些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请了三五位原版节目制作人员来做指导,留下了经验,“这就像每个球队里有三个外援,对本土球员来说是个刺激。”
海外模式带给陆伟的最大启示,则是制作理念的更新。“综艺节目可以是不同元素的排列组合,但节目模式需要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核心亮点,转椅、灭灯,这些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但第一个想到它们的人绝对是天才。”在他看来,中国电视节目要搞原创,还得从最起码的“点子”做起。
“海外节目先进的理念、制作流程,你只有先接触到了,才能明白我们的差距在哪儿。”陆伟发现,在英国、荷兰等模式输出大国,有很多专门撰写所谓“宝典”(即节目模式说明书)的个人工作室。他透露说,其所在的灿星制作目前也正在培养类似这样的“点子团队”。他认为,“这是一个严格的带有工业化色彩的过程。”
本土原创需要一点情怀
唯众传媒总裁杨晖一直致力于原创节目制作,这两年她和电视台打交道时,对方一听是引进海外模式,就会放心不少,可听说是本土原创节目,“立马眼睛瞪得大大的,警惕性很高。”杨晖很怀念14年前在湖南卫视创办《新青年》时的情形,那档节目在当时开了国内高端对话节目的先河,也让主持人柴静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那个时候经费很有限,一集节目几万元钱,但我仍然非常感激湖南台能允许和容忍这样的节目存在。”杨晖说,这些年来自己的制作公司能推出《波士堂》、《开讲啦》、《爱拼才会赢》等原创节目,就在于自己和播出平台都没有丢掉对于原创的感情。
“引进节目是个‘盒子’,它的条条框框让你不得不削足适履,但原创节目充满可能性,你要做的,就是去捕捉和满足观众的需要。”在杨晖看来,一档节目如果真正契合观众的诉求,一切就都好办。在央视一套深夜档播出的《开讲啦》看上去简简单单,但这个节目请来了冯小刚、成龙、李连杰等很多电视节目花再多钱也难请到的嘉宾。“你要相信有追求的节目一定是可以打动这些人的,只要气味相投,都不用多费口舌。”她颇为自信地表示。
对于未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去向,陆伟也有类似的看法:“中国的电视节目毕竟要接中国的地气才行,当你已经有了足够好的文字功底,写一篇自己想写的文章,要比翻译一篇文章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记者发现
原创新节目
不再开口唱
上周,安徽卫视语言竞技真人秀《超级演说家》开播。这档原创节目的选手不再拼歌喉,而是改为拼演讲。而李咏、鲁豫、乐嘉、林志颖的导师组合,也让忙于充当选秀“导师”的各路歌星们总算能喘口气。
无独有偶,上周央视科教频道也开播了一档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以“拯救汉字危机”为己任,吸引了李梓萌、郎永淳、郭志坚等央视新闻主播来助阵。值得一提的是,早在7月初,爱奇艺和河南卫视就联手推出了文化互动节目《汉字英雄》,节目制片人马东表示,推出该节目的初衷,是为了让大人不再把孩子从电视前赶走。
据《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灿星制作将和央视合作一档全新的原创节目,暂定名为《中国好功夫》,目的是选出下一代功夫巨星。他表示,该节目在设计中会有全新亮点,有望成为一个可向全世界推广的原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