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媒体业:贝索斯的全盘布局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30

  亚马逊 CEO Jeff Bezos 以 2.5 ,。这笔交易看起来不大,甚至只是百度收购91助手的八分之一多一点,但反响却似乎要大得多。

  这不但是因为贝索斯是全世界最大电商公司的老板,,还因为这笔交易极具象征意义,成为互联网公司边界继续扩张,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纸质报纸趋向灭亡的又一标志物,有人赞叹,有人唏嘘。

  对于这笔交易,收购者和出售者都说了很多套话,比如华顿顿邮报董事长兼CEO Donald Graham照例称贝佐斯“是极佳新主人”,贝索斯称格雷厄姆家族是诚心诚意、坚持原则的价值守护者等......但双方并没有直接解释一些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比如格雷厄姆家族为什么一定要把有135年历史的、???

,是其最大股东之一,而且近两年巴菲特也热衷于纸媒收购,先后入手60多家报纸,为什么不是他把这颗纸媒皇冠上的明珠摘到手?这其中或许有另外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完成这笔交易的是贝索斯个人,而不是亚马逊公司,,不干涉其日常运营。,2.5亿美元的收购价,对于拥有280亿美元净资产的贝索斯来说,就像买个宠物那么简单,但却可以更好的满足亿万富翁的虚荣心;,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公共事务上的影响力,、政协委员。

  但问题是,数字巨头收购媒体巨头,这样的交易怎么会没有重大商业目的?那就太小看贝索斯了。再思及这次交易做得是如此隐秘,使人不得不怀疑贝索斯的言论都是在放烟幕弹,是在有意的减小市场反应。或许,用不了多久,。

  原因很简单,,正是贝索斯拥有的数字出版业务所需要的,作为产业链的上下游,两个业务存在重要互补,而且事实也表明,贝索斯对新闻内容销售正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欲望。

  除了“一键下单”,贝索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通过销售kindle阅读器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并宣告了电子出版时代的来临,现在贝索斯拥有数以千万计的阅读终端用户,拥有自己的支付渠道,他最渴望的就是原创内容。

  亚马逊通过kindle销售图书,但它同时还有一个Kindle Singles模式,致力于销售精短内容。就在最近,贝索斯通过Kindle Singles表现出对新闻原创的巨大的野心。7月30日,奥巴马视察了亚马逊物流中心,抓住这个机会,亚马逊对奥巴马做了一个独家高端访谈,,然后,贝索斯把访谈内容拿到Kindle Singles去卖,而在此之前,亚马逊还访谈了以色列总理西佩雷斯,在Kindle Singles上售价0.99美元一篇。

  我不知道是否正是因为看到奥巴马访谈的良好效果,才促使贝索斯“瞬间”收购邮报。但很显然,通过kindle出售独家新闻内容,不但可以赚取出版收入,还能带动kindle的销售与市场占有率,未来的亚马逊,将非常需要独家原创内容。

  现在,贝索斯有硬件终端,有忠实用户,有销售渠道和支付渠道,有了初步的新闻内容销售数字化的盈利模式,它缺的就是有价值的原创内容,,为什么不呢?甚至,在未来,贝索斯还可能会收购更多的报纸。如果贝索斯能够通过亚马逊的力量建立网民为新闻付费阅读的习惯,贝索斯将成为美国媒体界最有权势的人,没有之一。

  最后,就看起来正日暮穷途的传统媒体出版业说两句。

  由于互联网的兴起,报纸这类传统媒体的彻底变革甚至“灭亡”已基本成为定局,几年前我以为杂志界或许情况会不一样,但IPAD的发明、智能手机的崛起使杂志也陷入困境。

  传统媒体要自寻出路,但数字巨头们绝不应袖手旁观,尤其是那些在本质上还是依靠“内容”吃饭的数字巨头。

  报纸的英文单词“newspaper”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非“paper”(纸),而是“news”(新闻)。”但news又不能仅指新闻内容,它更多的指向新闻内容的组织生产,是一种新闻生产力和新闻生产组织。有人或许对报纸的消亡无所谓,认为paper死了,而news永生,但实际上,一旦报纸整个行业式微,它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声誉、生产传统都星散。

  从业人员一旦散了,成为所谓的自媒体人,散布于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媒体巨头们想再把他们集合起来就很困难;而一旦新闻界的传统散了,再想凝聚就几乎不可能,因为这是一个数百年才建立起来的行当。顾炎武《日知录》里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随着技术的发展,报纸这个新闻载体死了,只不过是亡国而已,但如果新闻界的传统从此断绝,那就无异于亡天下了。

  异姓改号不可怕,但媒体传统不能绝。从这个角度讲,数字巨头在传统媒体未曾星散之前,介入的越早,介入的越深入,越好。因为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老的媒体势力,实际上已经担不起捍卫媒体传统与道统的责任。

,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读过,他有段话表达含糊,却是如此一针见血。贝索斯说,,展现出两种勇气。第一种是努力挖掘新闻资源的勇气。第二种就是不计成本揭露真相的勇气。前一种勇气使真正有操守的人,以及他们的声誉、生计和家人,都处于吉凶难卜的境地,而后一种勇气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在表面上,,但格雷厄姆家族是否还有维持两种勇气的实力与底气呢?所以,还是让我来“做好牺牲的准备”吧。

  在中国,数字巨头们甚少涉足媒体业,不是他们没有经济实力--这不需要几个钱,而是他们没有为新闻理想做出牺牲的实力与底气啊。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传统新闻业的传统和道路,其前景比美国人更堪忧。

  另外,传统媒体可以“轻”化,可以向互联网上转型,甚至记者也可以向互联网上转型,但传统媒体产业链上大量的从业人员却没那么容易“上网”。前天我发了一个微博,讲述地铁里发生的令人震动的一幕,引起很多网友转发:地铁里,一老者怀抱大叠晚报叫卖,很长时间都无人买,老者居然失态痛哭,大喊现在报纸太难卖生活日艰,有乘客看不过去,买了报纸,老人感动的鞠躬下跪……这一幕一景,不知是报业的尴尬,还是生活的尴尬。

  传统媒体业发展几十年来,上下游有大量群体依附其上,比如卖报的,书报亭的,印刷工人等等,这些人未来,想起来也令人伤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