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做产品的4个笑点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49

  其实,我这个标题,很明显有点求全责备了。因为喜欢用产品这个互联网词汇的媒体老总已经属于高端大气国际化的新潮人士。让那些靠码字起家的中年男纸去做产品,这不就等于让大老爷们生娃嘛?实在为难人。

  最近有粉丝向我反映,因为最近互联网忒热,很多媒体老总们看了虎嗅、36氪几篇文章,顿时觉得自己胸怀十万互联网甲兵,彻底互联网化,就开始指挥产品,把下面一帮做产品的折磨得不成人形。乡亲们,下面,由我来替苦逼技术男们控诉下老大们在推动产品的时候的几个误区(老大,请别生气,其实你已经很新潮了,但为了真心做好产品,就忍受下小的们的抱怨吧)。

  误区一:官人,我要!我要!!我都要!!!

  中国人喜欢十全十美,所以当他们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就喜欢把各种需求堆在一块。

  一年前APP火热,于是很多媒体就开始做APP,新闻要不要?新闻怎么能不要,我们内容为王啊。交通信息要不要,要,我们和交通系统关系好;招聘要不要?要!于是好端端一个APP,成了东北乱炖。做微博账号也是,几乎所有媒体都有一个官方账号,每天发的都是各种门类的信息,只有少数几个优秀的媒体,做几个细分领域的账号,互相配合。其余都是一律“官人我要!官人我还要!!官人我都要!!!”

  其实做产品,尤其是早期,就得一需求一产品,而且最好是刚需,比如陌陌之于约P。你有人才市场的资源,那你就做一个关于人才招聘的账号;你有教育信息,那你就做一个教育信息发布的账号。我一个小兄弟,就专门做旅游尾单,整天在微博、微信里发布神马“新马泰10日游最后5个名额,原价3800,现在只要2800”类似这种电视购物式的广告,都积累了好几万粉丝。有一次一天就帮人家完成了20个单子,每个单子500元,1万大洋轻松入袋。各位记者,有兴趣写个稿子不?标题我都帮你们想好了:“大学生微博创业,月收入轻松过万”。

  误区二:SEO是色魔的简称吗?

  很多老总总觉得,内容为王。我现在听到这话,都有妊娠反应了(我不反对内容为王,但要看是什么内容)。但他们从来没听过,更没玩过运营。更没听说过,到百度百科上做个名片,到百度知道上去搞自问自答,去百度文库贴自己的资料,去QQ空间论坛上发帖(带链接的),去QQ群里发个链接被踢,换个账号重新申请加入,闪电速度再发链接,然后骂一句“群主SB"并闪退;或者干脆投点钱,找人做下SEO优化(SEO是神马,是色盲的简称?还是色魔的简称?)

  微博粉丝?找新浪,版面置换。真不行,买点,10元钱2000个;微信运营,不就是二维码放到报纸上,让别人扫一扫嘛。

  误区三:一个搞技术的,懂什么?

  让老总们尊重产品经理是很难的事,因为他连产品经理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很多媒体里,技术人员只有1、2个,他们整天苦着脸,被领导,乃至编辑记者们呼来喝去,有的干脆被当成了文字编辑。有的甚至成了打杂的。

  其实,如果你要转型新媒体,技术人员远比记者和编辑来得重要(其实二者是同等重要,因为媒体多的是记者,技术相对稀缺,所以相对重要。这好比大学里,一些工科专业100个男生3个女生,那女生即便是恐龙也都当熊猫,但到了外语系,尼玛一个汉子四年下来,都竖起了兰花指,穿上了豹纹装。)

  误区四:要啥钱啊,版面置换下

  媒体人一个特点,就是不肯花钱买服务。满脑子想的都是版面资源置换。

  搞活动要找场地?版面换;

  要给部门谋点福利?版面换;

  要给儿子娶媳妇?这个不能版面换;

  要做APP?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版面换。

  你家版面多少钱一斤啊,怎么什么都是版面置换?在这种思维下,找到的技术开发公司,也都是三流的。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现代传播集团当年找了最牛逼(当时还不是)的APP开发团队四叶,开发了iweekly,现在光这个产品,广告收入都好几千万了。当然,现代集团也挺狠的,没给团队多少回报,结果四叶团队出走,最终自己玩,打造出了idaily这样牛逼的图片APP,还有诸如韩寒one的ios版等腔调十足的APP(你觉得这是软文?我想写来着,他们不吊我哟。你想找他开发?估计他们档期很满,不太想见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