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和媒体将苹果变成了宗教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60

  许多人都曾撰文颂扬乔布斯,但乔布斯和苹果感兴趣的远不止技术,它们还在信息时代树立了一个典范,一个“阅读宗教”的典范。有许多证据显示,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流行宗教的改变往往伴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当沟通的主要方式变化了,宗教信仰的架构也会改变。在转变中,它还需要一点神秘感。

  技术与精神,在乔布斯眼中不再对立

  一个古老的埃及神话可以暗示媒体形式与形而上信仰系统的关系。

  埃及神特乌斯(Theuth)拜访埃及王Thamus,他向Thamus展示:“一旦学会书写,埃及人就会更聪明,记忆力会提高。”Thamus的反应让特乌斯吃了一惊。Thamus认为书写会阻碍自己认清缺点。书写没有提高记忆力,它让学生们容易遗忘,因为他们不再努力消化信息了。书写还导致学生不再沉思,浅尝辄止,不能真正掌握知识。

  在苹果的故事中,看待技术的价值也要有相似的态度。苹果带来的技术价值是两面的,它给予一些东西,也带走一些东西。

  Thamus王担心书写会威胁智慧,这种担忧在数字时代再度出现。乔布斯直面这种技术悖论,他将技术描绘成人类意识的延伸,而不是让人逃避意识。技术与精神在乔布斯眼里不再是对立的“零和游戏”。

  禅宗大师Kobun Chino曾告诉乔布斯:“在运营企业时要深入自己的精神层面”。于是,乔布斯避免将技术与精神二元化,他教导大众说:个人计算既是现实的,也是神秘的。

  苹果电脑公司的标志、广告、设备的屏幕,无不是精神科学、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

  苹果广告:建立自己的道德体系,将对立概念融合

  新技术一般是复杂的,要将人们引致到新技术中,广告就相当于是比喻、相当于箴言。它告诉用户如何在技术时代更好地生活。

  在消费化的社会中,苹果广告也承担着重要的教化功能,这和所有广告一样。广告会引入外来、抽象概念,让它们容易被人接受,从而吸引信徒。

  曾经,苹果在广告中声称Mac“好”,批评PC“邪恶”,玩的就是古老的道德游戏。和这条广告一样,苹果所有广告都包括一套道德,更准确地说,它为现在的社会定制一套道德。

  媒体技术已经拥有道德地位,因为它已经成为秩序的一部分。拒绝新技术的人成了异类,技术是绝对的,社会不会走回头路,也不会有其它的社会秩序。只要处在技术秩序的范围之内,挑战就是可以接受的。苹果可能挑战微软,三星可能挑战苹果,但秩序不能改变。随后,人们认识到了数字文化的存在,它在自己的内部逻辑中建立了一套道德系统。

  在早期Mac对决PC的广告中,传达的信息不只是苹果操作系统更好,它还暗藏一个宣言:技术一直意味着人类在进步。另外,在广告中,苹果用演员将操作系统人格化,从而强化了“电脑是人类个人延伸”的概念。此时,广告不是二元的,好与邪恶,Mac与PC,男人与机器,它们在“进步神话”中融合。

  于是,技术宗教开始在技术的使用仪式中慢慢成形。

  悖论:天堂与地狱联姻

  在希腊Narcissus神话中,年轻的男子被水中自己的倒影迷住了。

Mcluhan,1911年-1982年,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认为,男子不是在膜拜自己,而是误将水中的倒影当成另一个人;他是被自己的延伸给迷住了,而不是自己。

  一些东方的传统智慧认为,不能陶醉于技术、不能沉迷,要矫正。例如,每年都会有Wisdom 2.0大会,它会邀请一些参与者学习一些技术,让自己在技术时代更好地生活,更有意义,更加专注。但这些推崇传统智慧的人本身也处在流行技术中,消费着技术。参与者要支付至少1500美元学习如何保持专注,老师却是Facebook、Twitter、eBay、Zynga、PayPal的创始人。

  这些宗教人士和科技人士对于技术的价值很困惑,这种困惑正是“悖论”的产物。

  对于不相信的人来说,宗教悖论是荒谬的;对于相信的人来说,却是启迪智慧的必经路径。

  乔布斯喜欢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作品,他关于技术和精神的思考可能与布莱克有部分关系。布莱克是诗人,也是艺术家。他著有《天堂与地狱的联姻》,里面有诗歌,有散文,有插图,全都印在蚀刻板(相当于18世纪的iPad)上。布莱克在《Proverbs of Hell》一文中写道:“离经叛道是通向智慧之宫的必由之路。”“欲知何者为足够,必须先知何者为多余。”作者用诗歌、插图颠覆了传统的二元论,他认为“好”与“坏”都是人类繁荣的力量,二者互补。天堂代表克制,地狱代表创造与激情,它让人快乐,充满活力。

  乔布斯用广告表达自己的悖论

  站在相同的精神层面上,乔布斯解决了技术引发的悖论。

  在表现创造力时,技术是强大的媒介;如果不克制,就会过度沉迷。在苹果的广告中,可以看到布莱克式悖论的影子。从苹果最经典的一些广告中可以找到证据:

  ——为什么1984不会像“1984”(1984年Macintosh广告)

  ——有人视他如疯子,我们视他如天才。(1977年的Think Different营销)

  ——少即是多(2003年PowerBook G4)

  ——随机的新秩序(2005年iPod Shuffle)

  ——触摸值得信赖(2007年iPhone)

  ——小即是大(2009年Mac Mini)

  2012年9月iPhone 5推出,它宣称:“自iPhone推出以来iPhone发生的最大事件”,“如此多,如此少”。

  乔布斯采用了省略式的思考来促销新技术产品,用来表达自己的悖论。在苹果的眼中,对立的概念是融合的,如同化和孤立,自由和奴役。

  今天,新媒体技术一方面让我们联系更多人,从更多地方联系,另一方面,屏幕之后的关系越越来越疏远。最初,苹果的品牌狂热是从线下开始的,许多人到现实中购买程序和理念。现在,苹果社区扩散,集中于线上讨论团体和支持性论坛。苹果产品发布会成为了信徒朝圣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