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正劲的小米如今又有新动作。近日,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公司以799元定价推出双卡双待红米手机,这是小米公司旗下第一款针对千元机市场的子品牌产品,借此小米完成对千元市场细分定位,与小米手机品牌本身进行区分。
小米推红米手机并非心血来潮,早在一年多前小米就开始酝酿推低端智能手机。业内对于小米发力低端市场多少有些不解,小米为什么做千元TD双卡双待机?小米公司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千元机才是手机的主战场,小米手机定位发烧友,追求高性能、高性价比;红米手机定位大众用户,追求体验、高性价比。不过,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定制机可谓“鸡肋般的存在”,小米公司或许也难以摆脱低利润怪圈。
小米推出红米手机发力低端市场
伴随着连续几个月的宣传和各方争议,小米公司于近日推出“红米手机”子品牌,并发布了定价799元的低价智能手机“红米”。红米手机配备联发科最高主频的MT6589 T四核1.5G处理器,支持双卡双待(TD-SCDMA/GSM),这不仅意味着小米杀入千元智能机市场,也意味着中兴、华为在低端智能机市场将面临强劲对手。红米手机在腾讯QQ空间进行独家首发,业内认为,这也是QQ空间对社会化营销模式的一次新探索。
小米公司推出红米手机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在千元机市场上爆发,小米不但给出了799元的惊爆价,还选择和中移动、QQ空间合作,这些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千元机市场面向的受众主要是从功能机转移而来的增量用户,这些用户绝大多都使用中移动的服务。低端手机市场所针对的是由功能机转移而来的增量用户,这部分用户相较于智能机存量用户更习惯在手机应用上付费。而红米手机将这部分用户迁移过来后,也将进一步拉动小米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付费程度。
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仍然占据了全球的32%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在国内市场,国产手机具有先天的渠道优势,“后劲”十足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让众多手机厂商纷纷加入战局,尤其是潜力巨大的低端市场。来自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及低端用户正成小米手机的重要潜在购买人群,红米手机面对的是大众人群,与小米手机品牌本身有区分,红米手机799元的定价既可以杀入更广阔千元智能机市场,也能避免风险。
千元智能机渐成市场主流
智能手机在过去的几年里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2013年第二季度淘宝数据魔方显示,在淘宝加天猫全网手机产品销量中,61%的销量来自1000元以下手机,1000元至2000元占据21%,2000元以上为18%。可见,千元智能机已日渐成为手机厂家的主战场。其实,千元智能机市场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兴起,中兴、华为、酷派等均已杀入这一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三星、联想、酷派、中兴、华为等前5名市场占有率超过60%,同时,随着国产品牌进一步崛起,国产品牌整体份额占比超70%,当前,大量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手机时,倾向于选择本土品牌,而非三星、苹果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小米加入国产千元智能机领域的竞争是必然之势。
千元智能手机的走红离不开运营商的政策。低成本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运营商寻求推动数据收入增加的主要手段,因为低成本智能手机可以吸引其余还未更换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同时将补贴高端智能手机对利润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虽然运营商定制产品的利润空间有限,但是运营商渠道补贴政策对推动千元智能机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市场需求。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在逐步转型,价格也在大幅度下降,随着千元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产品价格将不断下降,市场也将不断细分。中国有超过10亿手机用户,其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淘汰普通手机,售价千元或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飞速增长。华为、中兴等中国本土大型厂商是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互联网企业正与电子产品制造商联手推出廉价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低端智能手机的利润将变得十分微薄,哪家公司都很难从这个细分市场中获利。
国产手机市场繁荣背后尚存薄利隐忧
尽管市场空前繁荣,但对国产手机企业来说,繁荣背后,隐忧无处不在。对于消费者而言,“物美价廉”或许意味着经济实惠,但对于企业而言,这并不一定是好事。产品越廉价,意味着技术含量越低,也意味着竞争对手准入门槛越低;而同价位产品性价比越豪华,往往意味着厂家越“薄利”。这实际上是个无奈的恶性循环。在千元智能机的推动下,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已经为时不远,
在国内手机市场,中低端手机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于是对手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国际手机市场,本土品牌竞争不过洋品牌,只好压缩利润,提高产品性价比,国产手机面临有量无利的窘境。小米打低价高质的牌,力推红米手机,但是与其他千元以下的山寨机和海外品牌相比,红米手机具有更高性价比,小米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形成的品牌效应也会有优势。不过,低端智能手机利润微薄,无论是国际大牌还是国内品牌,目前还都停留在拼硬件和拼价格上,手机厂商们要想从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面对量大利微的困局,不少国产手机厂商已不断尝试转型。当然,不管是尝试电商渠道,还是拓展海外市场,国产手机要想走出新路子,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硬实力”。目前,对于各大厂商来说,做定制机面临“不做就没份额,做了又没利润”的窘境,小米似乎短期内也难以脱离这个怪圈,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转变策略,是小米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