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佐斯(Jeff ,已经是几天前的事情了。
几天前,网上通篇都是相关的报道,所以就不凑热闹了。如今热头劲相对淡了,且接着贝佐斯收购这回事,说说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在不久的未来,也许职业新闻写作将会成为奢侈品,高质量但同时高价。
在论述这个论题之前,有一个关于互联网的事实相信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伴随互联网的大发展,能够承载网络广告的网页是以几何级数在增长的,而能够投放的广告总金额却是伴随经济的增长而以缓慢的算术级数在增长的,这意味着每个页面PageView的广告单价长期来看将是越来越低的——而这恰恰正是以报纸杂志为代表传统媒体转型难的根源。
低广告单价下的低成本内容制作
在前互联网时代,你要做卖广告这门生意,你必须有一份媒体,可以是报纸、杂志或者电视之类。而这些媒体的总量和经济总量的增速差不多,所以广告单价也是相对昂贵的。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就不同了,你不需要有一个媒体网站,你可以是下载网站、交友网站、博客、微博,只要是网页都可以承载广告,这意味着能够发布广告的媒体暴增,也意味着广告单价的暴跌。
作为一个一直用Google Adsense在自己博客上售卖广告的博主,曾经算过这么一笔账:我的广告点击率大体是0.5%,每个点击价格差不多是0.1美元且按0.6元计算,这意味着每千次阅读的收入是3元人民币,如果我希望1篇文章能够让我获得100元的收入,那么每篇文章就必须有3.3万人次的阅读。即使我能够按照每天1篇的速度赚取这100元的收入,年收入也不过3.65万元,在这个大城市,依然是低收入一族——更何况,看看许多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由于缺乏QQ这样导流量利器,很多文章的点击次数也不过数千而已。这意味着专业新闻网站即使可以通过专业团队售卖获得3-4倍于我个人的广告单价,但是从中获得的广告收入恐怕仍不足以支付记者的稿酬,更不要说盈利了。,全球排名120位左右,但是网络广告的收入依然只占总广告收入的25%左右。
面对如此低廉的网络广告单价,要想把网络新闻网站做成赚钱的生意怎么办?贝佐斯在收购声明中已经点出了业界的做法:
The Internet is transforming almost every element of the news business: shortening news cycles, eroding long-reliable revenue sources, and enabling new kinds of competition, some of which bear little or no news-gathering costs(互联网正在改变媒体产业的基本要素,这些改变包括缩短新闻周期、侵蚀媒体长期仰赖的收入来源、带来更多的竞争,有一些对手的新闻采集成本更低甚至为零)。
在海外,《赫芬顿邮报》这样所谓的新媒体之所以能够盈利,就在于其实质是一个博客平台,超过3000个博主为其免费撰写稿件,而《赫芬顿邮报》自身的编辑也以编辑整合现有的网络新闻为主,不需要出差不需要调查只需要整合想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成本自然低廉。虽然被高价收购后《赫芬顿邮报》也开始招聘高质量的记者,但主流依然是低价甚至零成本的免费内容。
在中国,几大新闻门户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从传统媒体那里获得高质量的内容,所以卖广告的日子同样挺滋润——不过听说最近在收入压力下,开始把建立没多久的记者队伍又开始裁员,进一步节省成本了。
只有低价的生产内容,才可以在低价的网络广告下依然获利——这似乎成为目前网络新闻业的成功的主流模式。
收费墙能真正成功恐怕寥寥无几
面对这样的局面,,针对网页月度收费。目前看来,收费用户上升很快,.9万人,相比纸张版最高峰时90万份左右的印刷版发行量也极为接近。
但是,要靠纯电子阅读拯救传统报纸依然非常困难——单价上不去依然是最大的问题。传统报纸的定价,一般都是低于成本的,是依赖网络广告来弥补的。,这就使得从中获得的成本难以维持运营。
,总广告收入是3.98亿美元,网络广告占24.7%即0.9831亿美元,而69.9万付费电子订户按照每月20美元定费计算收入也不过0.8388亿美元。两者相加不过1.8219亿美元,.42亿美元,。
当然,电子阅读的优点就是可以近乎零成本的扩张,,扩展成全美报纸,甚至全球发行报纸,从如今的70万份增长至两三百万份,,兴许有可能,,类似《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也有可能,但是还有多少家传统报纸存在这样的可能?对此我是悲观的。
好新闻可以昂贵,可以单篇卖
是的,让收费墙模式难以轻松盈利的,关键还在于付费阅读的价格太便宜了。
如果新闻像爱马仕一样变成昂贵但是优质的奢侈品,这一切会否有所改观?
贝佐斯的亚马逊手里就握着这样一个途径:Kindle Singles。
Kindle Singles和亚马逊核心的图书销售平台不同,主打短篇内容,字数5000字至30000字、篇幅在30页至90页之间,比杂志文章长一点,比图书又短一点。根据亚马逊2012年初的数据,大多数作品定价在0.99美元到1.99美元,165部作品总销量超过200万册,每部平均销量超过1万册。
这个平台,当然不仅可以销售短篇小说,新闻也是可以的。比如亚马逊就把对以色列总理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的42页采访以0.99美元在Kindle Singles上出售。从Kindle Singles的分类来看,有专门一类就是Reporting,比如苹果如何操纵电子书价格这样的近期新闻事件,70页以1.99美元在出售。这些作品虽然我们看不到销售数据,但显然贝佐斯知道,。
作为美国报业的两大代表,,如果将深度报道先在报纸上以简化版发布,然后将全文深度版以0.99美元或者1.99美元的价格在Kindle Singles上销售,如果能有数千甚至上万的销售量,这样的销售收入应该足以覆盖制作成本从而获得盈利——也无需担心网络广告恶劣的竞争环境。
当单篇新闻成为一件产品
主编要有产品经理的意识,这是近期颇为流行的一个观点。
但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也许要有产品经理意识的,不仅是主编,甚至是亲自操刀的记者。
在纸媒时代,报纸是产品,杂志是产品,但是单篇的新闻不是。所有的新闻被打包成一本杂志或者一份报纸出售,我们很难知道读者到底是为了哪篇新闻而购买,愿意为哪篇新闻而购买。到了网络新闻时代,虽然我们有了精确的点击数信息,但是我们依然不知道点击数究竟是被误导的标题给骗进来的还是读者读后真的喜爱这篇新闻,再加上网络新闻依靠广告点击率或者整体经营获得收益,所以单篇新闻依然不能成为一个产品。
但是Kindle Singles却为新闻成为一件产品提供了可能,因为每篇新闻是被单独销售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知道读者为其付费的意愿;而亚马逊提供的退货制度,又可以确保读者在阅读后是愿意为其付费而不是被标题或者宣传骗进来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位或者优秀的记者或者说采写者,可以依靠一篇销量高的新闻获得同样高的收入——就像畅销小说作家那样。那时候,报社的老总,也许就不是产品经理,而是风投的角色,为记者提供报道的经费,并从未来的收益中按比例分成。
专栏变成产品 报纸变为经纪人
当然,亚马逊的Kindle平台是如此巨大而多元化,对报纸能够实现的改造绝不仅限于Kindle Singles一个渠道——毕竟这只适合长篇深度的报道。
事实上,报纸上另一个常见的题材专栏,借助亚马逊的Kindle Blogs频道,同样可以进行销售。比如一个名为《Trading to Win》的投资专栏就在Kindle Blogs频道上以0.99美元/月的价格进行销售。
你也许会问,一个好的专栏作者既然可以直接通过亚马逊的Kindle Blogs频道销售,那还需要传统报纸或者杂志做什么?答案是平台。
虽然有了Blog、Twitter这些工具,普通人通过写作成名的几率大大上升,但显然这依然是个缓慢的过程——许多人愿意加入《赫芬顿邮报》类似的博客媒体平台,也就是希望快速获得曝光率,而不用自己去考虑流量哪里来。
在这个问题上,报纸或者杂志显然依然有着优势,传统的纸张版和网络版可以让一个专栏作者快速走红,进而获得大量拥趸,就像《华尔街日报》的莫博士,如果他没有依托《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平台,其对数码产品的评价恐怕就没有如今那么大的影响力。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报纸或者杂志可以转化为经纪人的角色,依托尚存的纸张版影响力和努力获得的网络影响力将一位位作者捧红,然后通过经纪约从他们依托Kindle Blogs频道或者其它电子销售获得的未来收入中分成——就像如今起点小说网对于YY小说作者所作的那样。
这篇分析写到这里,似乎天马行空的太远了一些。但我依然相信,当电子内容变现越发显示可行的当下,贝佐斯手握亚马逊这样的销售平台,,而有些也是国内传统媒体们在转型中可以考虑的——能够捧红一个如唐家三少一样红火的专栏作家或者把一篇深度新闻卖的像豆瓣自出版那样畅销,也是挺赚钱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