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88%民众表示反感中介电话营销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72

  近年来,越来越多商家采用电话营销方式推销产品。然而,许多市民发现,这类电话常常不分时间、不顾场合突然响起,不管你是在午休,还是在开会,或是在开车。业内人士指出,当营销电话一味追求拨打次数,变味成扰民电话,让多数市民感到厌烦时,其营销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市民反映:营销电话轮番“轰炸”

  日前,市民黄先生遭遇了“响一声就断”的骚扰电话,怕错过重要事情,黄先生就按显示的号码回电。接电话的女子自称是一家担保公司的,开始不断推销。黄先生不胜其烦,便告诉对方,这种推销方式对他是一种骚扰,他可以起诉,没想到对方竟狠狠地说:“那你起诉去吧!”黄先生说,他周围许多人都曾被各种推销电话骚扰,平添了不少困扰,却又无可奈何。

  台江区的林女士也诉说了自己的遭遇:3年前,她想将江滨西大道的一处高级住宅卖出去,就在一家房产中介的门店登记了信息,交易很快就完成了。但自此以后,她登记的家中固定电话几乎每天都要接到10多个陌生来电,有的推销房子、店面,有的劝说投资,还有的问她需不需要贷款。“我在休息或忙得焦头烂额时,家里电话突然响起,不接就一直响,拒绝了一个,另一个又打来。”林女士说,有时到深夜11点,营销电话仍会打来骚扰。

  昨日,记者登录“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网站,检索“骚扰”这个关键词,结果显示,从今年初以来,福州市民对骚扰电话、骚扰短信的投诉达165条,投诉多集中在房产中介、信贷担保、投资理财等行业。

  近来,新浪正在开展关于“你是否接听过中介的推销电话”的网络调查,截至昨日16时的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网民中,84.6%网民经常接到这类电话;88%对此表示反感;77%认为“这是对人的骚扰,不可取”,11%认为“为了业绩,偶尔可以使用”,12%认为“这是一种销售手段,无可厚非”。

  业内人士:盲目营销产生骚扰

  据了解,电话营销自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因销售成本低、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逐渐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营销模式。我国大陆地区的电话营销业务是从1999年开始。然而,随着各种营销电话的增多,市民的抱怨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

  一种被国外广泛接受、被国内颇为看好的营销渠道,如今在许多市民眼中怎么就和“电话骚扰”等同起来了呢?从一名从事房产中介的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许多中介企业对业务员的考核指标不仅是业绩考核,还包括工作态度的量化考核,例如每日拨打电话的数量、每周带看量等等。“如此一来,必定给业务员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一些业务员的营销理念出现了偏差,想在最短时间完成考核,就盲目拨打大量电话、广撒网,因此就制造了骚扰电话。”该人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市民接到这类骚扰营销电话,担心自己的个人资料被泄露,隐私权受到侵犯,因此本能地对推销人员保持高度警惕。“陌生人对你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市民周小姐认为,尽管有些业务员态度和善,但在休息时间或工作繁忙时打来这类电话,还是很让人困扰,更何况自己稍加抱怨,有时还会遭到对方恶语相向。

  他山之石

  美国:“别打我电话”行动

  为了让消费者免于被主动营销的电话骚扰,美国进行了行政干预。2003年,美国发起了“DoNotCal(别打我电话)”行动,让那些不愿意接受电话营销的消费者可以上网注册,确认不再接受这类营销电话。如果企业向注册过的美国公民进行电话营销,公民提出控告,那么推销商将面临上万美元的罚款。据统计,这些措施正式实施后可阻拦80%的骚扰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