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会说我脑洞大,有创意,总是能够想到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跟别人不一样的点子。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什么脑洞大,其实我就是那3把刷子,人人都可以学会。
什么叫有创意?什么叫脑洞大?
很多人就觉得像设计师、广告大神、创意总监就是专门干创意,他们脑洞大。
其实创意和脑洞没那么吓人,不是让你成为广告大神,而是让你从一棵大树看到森林,从一片落叶看到秋天......从生活里来,到生活里去。
有时候,就是随口一说而已,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脑洞大。
乔布斯说:创意只是将一系列事物相互联接起来而已。
对此,深感认同。而做好这个“联接”之前,我一直有3把刷子,也始终觉得这3把刷子很有用。
1.过去看得多
很多时候,别人说我有创意,其实我还真没多想,真没去玩创意。
仅仅是因为我知道,而你不知道,就这么简单!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基于过往所有的经验和知识。你说你过往都没有积累这些知识,这个认知怎么升级嘛。
过去我看得多,积累得多,至少我想到一个好点子的概率都会比你大点。
人最怕的不是不敢想,而是根本都不知道,你让他怎么想?
营销圈子里,经常会说起福特汽车的故事:
“如果你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你,我要一架跑得更快的马车!”
而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其实不是马车,而是快、更快。所以,福特发明了汽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大家都说福特脑洞大,有创意。不过有一点,福特在造出汽车前,他至少是见过马车的,对不对?所以我很喜欢福特先生的一句话:
"我并没有发明什么东西。我只是把几个世纪以来,其他人构思的发明组合成了一辆汽车。" ---亨利·福特
所以说,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的第一把刷子: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认知。
先别管什么脑洞,什么创意。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复制、大量的看、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录、 大量的观察生活,不停的积累自己的“素材库”。
或者准备一个便签,把你看到的每一个有趣的事物、案例、段子、一段影片、一条对话、一个灵感都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这可能 就是你将来的创意库,时不时翻一番都会收益匪浅。
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都能很快想到一个好点子,而你只能死想,最后推脱于“创意是需要时间的”。
是需要时间,所以别人过去一直在看在积累,早就建好了自己庞大的素材库,而你只能想破脑袋或者一个一个去临时找案例。
绝大多数创意不是要艺术,也没听过哪个创业家是凭空造出产品,不要想着无中生有, 那可能是上帝该干的活,我们还是多看看吧。
张小龙在做微信这个超级产品之前,微博、推特、脸书、line等这些产品,我估计他也没少看。
脑洞这东西一向不靠谱,那就多看吧。
2.现在看得多
有一些人,你交给他一个任务,他就开始憋大招,一个劲的自己死憋,也不查资料,也不借鉴同行,就是自己一个人往死里干。
不排除有一些天才。
但是绝大多数到最后是做得又慢,东西质量也不咋地。
我之前的公司就有一个文案小柯,他有一个习惯——喜欢原创。没错,就是喜欢原创,一个劲的自己弄原创。
每次交给他一个文案任务,他就在那自己跟自己死磕了,凭着自己的想象写完。然而,他的文案总是不行,因为他的知识积累,包括文案素材积累实在太少了。
但,这不是关键,过去没有积累没关系,咱现在可以补上嘛。最关键的问题是,他现在也不去看,不去寻找灵感,那还开什么脑洞?
就算要坚持原创,你也得不断的去学习去积累,达到创作临界点,没人能一开始就能无中生有。况且,也没有什么是无中生有的。
所以,我开脑洞的第二把刷子就是:当过去知识积累不够时,现在及时去看去借鉴。
在拿到一个项目的时候,先别急着马上埋头苦干,可以先查查资料,看看案例,问问行业牛人,要不了你多少时间。
说不定就想到一个不错的点子。很多时候,脑洞大的人和一般人之间其实就是隔了一个案例而已。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经验都在共享,你有很多可以参考的。而且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人,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找到他们,沟通交流,这也不错。
在几十年前,广告教父奥格威创作出了他的广告代表作:
这辆劳斯莱斯以60英里的速度行驶时,最大的噪音来自电子钟。
这也许是他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汽车广告文案,直到现在都一直被津津乐道,所有广告文案人都奉为经典。
但奥格威自己也坦白说,当我接受劳斯莱斯时,我花了三周时间大量阅读汽车资料,最后看到这句:在时速60公里的车上,最大的声音来自电子钟。
而结尾大家都知道了,奥格威大神就改了几个字,一条世界闻名的广告文案就这么出来了。
事实就是如此,这个伟大的创意实际上90%以上来自学习,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伟大,也不影响奥格威的才干。
所以你看,千万别不懂还死憋,广告教父也在不断积累素材。
事情开干之前多看看现有的,现在去看还来得及。
3.敢跨界想
在很多时候,我想创意的第三把刷子就是:跨界思考。
敢去跨界想,这绝对是想创意开脑洞的一个绝招,真的是这样,我太有体会了。
为什么?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之前是在公司网络部做编辑的,写得一手好文章也很有创意。
她经常会看关于市场和网络营销的东西,也经常主动来问我,因为我就是这个圈子的,而她是属于编辑圈。
但是她跨出了自己的圈子,走进我这个圈子,把这里的东西带了回去,变成了她们部门最会营销的编辑,结果她成了主编助理。
为什么要说这个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而我发现很多人就是不肯走出自己的圈子,不肯接受不一样的思维,不愿意站在别的圈子去看待一个问题,固步自封。
人若总在一个熟悉的圈子,每天过着相同的生活,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个机器人,没一点意思,也不会有新的想法。
而跨界去思考,总是能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把别人不知道的其他圈子东西和现有的东西相结合,在别人看来是不是就会很有创意?
有的时候公司招一个其他行业过来的,感觉做什么都有创意。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有创意,就是两个行业或两个公司不一样,跟我们的思维不同。
而这一点,正是我喜欢用的,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东西拿过来,尝试融合成为一种新的组合。
这比苦思冥想要容易太多。
上面这些就是我开脑洞经常用的3把刷子!这些并不高大上,但我肯定非常有用。
其实,不管是从过去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还是临时找参考,或者是利用跨界思维,用得最多的还是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没人天生就会创新,就像老贼之前有提到的:创作的本源,一切都是混搭! (Everything is a Remix)
REMIX就是将现有的素材组合或编辑,创作出新的作品。
我们始终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大量的看、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录、 大量的观察生活,直到熟练掌握之前,我们是没办法创造新的东西的。
然后,我们需要去转化这些看到或收集来的东西,去发现和归纳它们的形式、总结它们的规律套路、挖掘它们的本质,并把它们转化成自己可以用的东西。
最后,就是和现有东西的结合,和你要做的东西相结合。
这就是一个创意最简单的路径!
以上。
·END·